在養殖行業蓬勃發展的背後,汙水治理一直是令人頭疼的難題。養殖汙水中含有大量糞便、尿液、飼料殘渣等,不僅散發著刺鼻的惡臭,還含有高濃度的有機物、氮磷等汙染物,若未經處理直接排放,會對土壤、水體造成嚴重汙染,甚至引發疫病傳播。而養殖行業汙水處理設備的出現,憑借其針對性的處理工藝,為破解這一難題提供了專屬解決方案。
養殖汙水的一大特點是懸浮物含量高,其中不乏大量的糞便顆粒和飼料殘渣。針對這一特性,養殖行業汙水處理設備首先設置了預處理環節。格柵和篩網如同 “第一道防線”,能有效攔截汙水中的大塊懸浮物,如糞便結塊、飼料殘渣等,防止它們堵塞後續處理管道。隨後,汙水進入沉砂池和沉澱池,在重力作用下,較小的懸浮物和泥沙逐漸沉澱,汙水得到初步淨化。某養豬場引入設備後,預處理階段就去除了 80% 以上的懸浮物,大大減輕了後續處理單元的負擔。
對於養殖汙水中高濃度的有機物和氮磷,生物處理環節是設備的 “核心武器”。設備采用厭氧 - 好氧聯合處理工藝,厭氧菌在厭氧反應池中將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物質,同時產生沼氣,可回收利用作為能源;好氧反應池中,好氧微生物則將小分子有機物進一步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。針對氮磷含量高的問題,設備通過硝化 - 反硝化作用去除氮元素,使氨氮轉化為氮氣;通過化學沉澱或生物吸收作用去除磷元素,有效降低汙水中的氮磷濃度。一家養雞場使用該設備後,汙水中的 COD(化學需氧量)去除率達到 90%,氨氮去除率超過 85%,處理效果顯著。
深度處理環節則確保汙水達標排放或資源化利用。經過生物處理的汙水,雖然大部分汙染物已被去除,但仍可能殘留少量雜質和病原體。設備采用消毒處理,如紫外線消毒、二氧化氯消毒等,殺滅汙水中的細菌、病毒等病原體;同時通過過濾、吸附等工藝,進一步去除殘留的懸浮物和溶解性汙染物。處理後的汙水可用於農田灌溉、果園澆灌等,實現資源化利用。某大型養殖場將處理後的汙水用於周邊農田灌溉,不僅解決了汙水排放問題,還為農作物生長提供了養分,實現了一舉多得。
養殖行業汙水處理設備針對養殖汙水的特性,從預處理的初步淨化,到生物處理的深度降解,再到深度處理的安全保障,形成一套完整的處理體係。它不僅幫助養殖企業解決了汙水治理難題,更助力行業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,讓養殖生產與生態環境保護和諧共存。